说起洋芋,就会想起大学时代。

为了改善伙食,寝室每周末都要聚餐去吃清水烫。其实吧,食堂也没那么难吃,只要有钱炒小炒。依然记得小炒爆炒肥肠的肥美,刚出锅倒进饭盒的那一刻,拿着饭盒的手都会激动得抖起来。不过小炒多吃几顿,到了月底就要犯穷,又不肯亏待那张嘴,就跟同学分享一份肥肠,半份肥肠数都数得出来有几颗,吃到最后总会剩一堆白米饭无从下口。

再往后,就去抬一箱泡面,调味料只有一包醋的那种,连吃几日看见别人碗里的肉眼睛就发绿。后来有人追室友,竟然想到了做红烧肉给大家吃这一招,迅速把我俘虏进他的阵营,替他在室友面前说了不少好话,最终还促成了一段校园恋情。

清水烫店铺的模样现在都还记得,像个临时搭建的煤棚,简陋至极,锅是那种两耳的小砂锅,抬上桌的时候汤里总是飘着一坨猪油。那个时候从来不嫌弃猪油,吃到一半还会央求老板再勺来一块,仿佛要把一个星期在食堂吃到的寡味给洗掉。

安云筒梓骨清水烫,问菩摄
姐妹们拿来各种蔬菜肉串等着汤锅烧开,刚准备大开杀戒,却齐刷刷地把头扭向我,对我说,“四碗,可不可以等我们先吃5分钟?”
四碗是她们给我取的外号,因为太能吃,一顿要吃四碗米饭而得名。
我当时就愣了。叫我四碗我认,竟然还提出了这等无理的要求,我表示坚决不干,难道能吃就没有人权了么。
后来才知道,主要是因为我喜欢吃脆洋芋,她们喜欢吃软洋芋,每次清水烫聚会她们发现,还没等到洋芋片煮软就都被我吃光了。

关于吃火锅的洋芋脆软之争,好像从未消停过,感觉像是张学友的粉丝跟刘德华的粉丝吵架,都觉得自己的偶像更加实力超群。对我而言,吃火锅真要吃脆洋芋才能吃出真谛,再说煮软的洋芋一夹就散,最后全都化在汤锅里了还怎么吃。
洋芋,又名土豆,又名马铃薯,不论中外,都很热爱。以前有外地的朋友问我,贵州人是不是不吃米饭,都是把洋芋当主食,我不置可否。在我看来,热爱洋芋的人真是大有人在,而且贵州做洋芋的方法也是百花齐放,比如贵阳的吃法是把熟洋芋捣成泥,捏压成月饼状少油煎来沾辣椒面和甜面酱吃;遵义最有特色的吃法是把熟洋芋捣碎,在平底的铁锅里加上酸萝卜、折耳根、辣椒面、葱花、火腿肠、卤水汁炒着吃,遵义市的湄潭县城还要在炒好的洋芋泥外面裹上一张蛋皮,美名曰“蛋裹辉煌”。

最开眼界的是走到六盘水市的乌蒙大草原,跟着当地居民炖一锅羊肉汤,再配几个烤洋芋吃,轻轻拍掉烤洋芋面上的灰,扳开后一股热气就窜了出来,等热气散开,发现里面是一圈一圈的紫色花纹,十分惊艳。

我还热爱一种洋芋的吃法,是配着棒豆炒冷饭吃,炒饭过程猪油不能少,下饭菜如果能配一碗干辣椒面拌的野葱,简直是冬日里最朴实又最动人的美味。
教大家一个贵州洋芋吃法入门款,洋芋粑,与贵阳洋芋粑略有不同,加入了洋葱、火腿肠和葱,只要撒一点上好的烧烤辣椒面,就是一道有贵州风味的小食。
制作方法:
第一步:
洋芋 2个
洋葱 半个
火腿肠 半根
葱 一小把

第二步:将洋芋蒸熟,熟的标志是能把筷子插入。同时把洋葱、火腿肠切丁,葱切成葱花。


第三步:蒸熟的洋芋剥皮,压成泥,放入洋葱、火腿肠、葱花拌匀。

问菩摄

第四步:压成月饼状,或借用模具来做成统一大小,放在刷了油的平底锅上煎烤。小心翻面,以免洋芋粑会散掉。

第五步:两面煎出焦皮的洋芋粑撒上烧烤辣椒面即可开吃,还可以沾一点甜面酱吃,口味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