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抗战记忆与和平守望特展在京召开

7月4日,“螺旋桨切割云层的声音——飞虎队抗战记忆与和平守望特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通过展出“飞虎队”驼峰航线臂章、二战驼峰飞行员协会名录等珍贵文物和照片,重现飞虎队的组建历程和中美空军并肩作战的历史。

1941年,美国正式参战前夕,陈纳德招募不到100名飞行员,配备五六十架战机,组建了“美国志愿航空队”,这支队伍后来被称为“飞虎队”。

他们驾驶P-40战斗机,机头绘着血盆大口的鲨鱼涂装,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巧妙的战术连续击退日本空军,仅在1941年底到1942年中,他们击落和摧毁日机近300架,自己损失飞机73架,飞行员26人。

抗战后期,飞虎队转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负责中缅印战区对日空战和战略运输,“驼峰航线”正是他们穿越喜马拉雅山的生命线。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永久顾问、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讲述收藏飞虎队文物的缘起与经历,表示华侨华人作为连接中美两国的重要桥梁,在传承飞虎队精神、促进民间友好往来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飞虎队后裔代表、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甘云在开幕式上讲述了华侨飞行员陈炳靖与何永道英勇作战的历史事迹

展览共分为“抗战背景”“枯苗望雨”“搏击长空”“烽火逸情”“同舟共济”“历久弥新”“飞虎队在云南的遗址”7个部分,共展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藏100余件/套飞虎队相关文物。展览将持续到9月7日。

来源:长安街知事

记者:刘晓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