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市广宁县南街街道荷木新村,白墙黛瓦的建筑错落分布,搭配简洁的黑色装饰线条,现代感里藏着岭南韵味,庭院铺着碎石草径,绿植葱郁,与房屋相映成趣,营造出自然又雅致的居住氛围,仿佛一幅清新的乡村美学画卷。

南街街道荷木新村“示范村”项目启动以来,荷木村委会发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支持并参与到“百千万工程”建设当中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以实际行动支持“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荷木新村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完成风貌提升33栋,面积共15480平方米,完成18间农具房建设,古树公园、竹林公园已基本建成。

这幅融合岭南韵味与现代美感的乡村美学画卷,正是广宁县纵深推进典型镇村建设、以“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蝶变的生动注脚 。
自“百千万工程”号角吹响,广宁县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以特色资源为笔、产业融合为墨、宜居建设为纸,在广袤乡村大地绘就典型村培育的创新实践、示范村打造的标杆样板,以点带面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结出累累硕果。
和 平 村
南街街道和平村示范村作为广宁县“红之源”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2024年底启动建设农房风貌提升示范村,由专业第三方公司开展深度规划设计,将传统岭南民居风格与现代建筑元素巧妙融合,学习梅州经验,对自然村进行整村连片风貌提升,包括农房外立面改造、建设口袋公园、河道景观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等。
和平村背靠青山,前临碧水,与江美村红色文化地标——初心堂隔路相望。便利的交通条件与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让这里本就独具吸引力,当下推进的“精品村”建设为村庄发展增添新动能。

和平村“示范村”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打造成为兼具传统特色与现代美学的美丽乡村典范,为村民创造更加宜居、宜游的生活环境,同时为广宁县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连石、崀顶村
古水社区连石、崀顶村精品村以建设融合“碧水、青山、竹林、梯田、村舍”五大核心要素的生态人文空间的“茶竹源”为核心,构建“绿水青山、竹林梯田、灰瓦白墙”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古水社区连石崀顶精品村建设将村庄“碧水、青山、竹林、梯田、村舍”五大特色元素融入建设总体规划,以“群众所需所盼”为原则,畅通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走访农户、实地踩点等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充分融入到规划方案设计当中,争取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拥护。
加强农房风貌管控,建造“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农房,同时将闲置空间改造为观景平台、生态停车场、绿化节点等,为村民提供社交休闲场地。
进一步提升游船码头,沿古水河打造亲水步道、复合碧道,将古水河、连石桥、马骝山等连缀成特色旅游路线,展现多样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同时实施“小田并大田”整理工程,连片建设梯田景观带;优化道路规划,翻修主巷道,通过人车分流、“白加黑”等提升村道巷道,串联起难忘的游览体验。
示范村以标杆之姿立起样板、指明方向,为广宁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参照。而典型村的培育同样亮点纷呈,它们依托自身资源走出特色路径,与示范村相互映衬、协同发力,共同为广宁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能,让县域发展的活力在多点开花中持续涌动。
江 美 村
南街街道江美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在守好绿水青山的基础上,以“红色+绿色”模式发展生态产业,引进广东新领航公司,发展亚洲最大规模的肉鸽养殖基地。大力推进撂荒果园地复耕复种工作,整合流转了30多亩的果园地,引进茶枝柑种植项目。


盘活红色资源开拓产业新路子。江美村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红色江美“国家级3A景区”接待超10万人次。紧抓研学市场持续升温机遇,将红色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多次接待中小学研学团队。

江美村党支部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规范村级议事程序、公开公示村级重大决策为抓手,深入推行“四议两公开”等一系列工作法,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管理新模式,有效构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打造“积分超市”,充分释放基层活力,让各方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江美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美丽宜居村庄的规划建设,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筹资让地,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种植竹柏、黄花梨、茶花等树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荷 木 村
南街街道荷木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来,荷木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发动村民、乡亲捐资投劳建设家乡、改善村貌。荷木村宁商和热心人士共捐资700多万元用于实施村道硬体化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同时深度开发家乡绿美资源,建设长安春山生态园。

创新打造“粤菜师傅+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新模式。着力培养壮大厨师人才队伍,反哺农家乐、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产业。依托“粤菜师傅人才振兴中心”厨师培训项目,吸引带动村内及周边村民投身厨师行业,带动1000多人就业,激发了乡村活力和发展潜力,进一步擦亮荷木厨师示范村名片。

荷木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康养旅游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石马山景区、春山生态园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服务功能。结合本村自然土壤与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荷木村积极与厨师协会对接,发展订单式农业,联农带农种植大粉芋头、糯米山药等农产品,预计产值达20万元。
罗 锅 村
今年以来,横山镇罗锅村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依托罗锅口景区、观竹亭、文旅路(桥)、绥江两岸风貌带、三区一基地等要素,积极谋划强村富民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罗锅生态宜居示范村,在新起点上推动兴村工程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坚持因地制宜,依托罗锅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同步增收。
坚持以美学思维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房改造和风貌提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着力建设罗锅生态宜居示范村,打造广宁示范样板。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借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具有罗锅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加快推进罗锅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以“塑形铸魂”为核心,依托绥江竹韵生态基底与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构建“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推动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蒙 坑 村
古水镇蒙坑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依托美丽的古水河自然风光以及得天独厚的竹林资源,2023年,蒙坑村完善了观光碧道、亲水平台、生态小公园、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典型村一河两岸核心区域。2024年以来,蒙坑村继续推进文旅融合特色乡村二期项目建设,完成蒙坑村毕碌公园建设以及推动投资2000万元的麦客汇客精品民宿项目落地建设,持续为蒙坑乡村康养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乡村康养旅游新名片。

蒙坑村持续推进乡村美化行动,积极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和打造精品区域规划,全村共完成296间农房外立面提升,有效提升整村风貌。按照计划表逐步推进所有自然村的“三线”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全村“三线”整治,不断提升村内人居环境品质。
蒙坑村以乡村美学思维引领因地制宜制定蒙坑村绿化计划和实施方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绿美生态建设,以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动员党员群众投工投劳,种植各类苗木超4000棵。同时,以打造绿化节点,清理“乱堆”、治理“乱放”为突破口,利用房前屋后、废弃闲置地等闲散地打造美观实用的休闲角落,全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

如今的广宁,典型村如星罗棋布,示范村似明珠闪耀,“百千万工程” 的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结果。未来,广宁将继续以实干为犁、创新为泉,让更多乡村在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中焕发新颜,让县域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愈发绚烂。
来源:广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