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国家级非遗美食研修班在扬州收官,学员感言:看到了传统美食的更多可能

扬子晚报网8月23日讯(通讯员 王国静 熊书剑 记者 陈咏)记者23日从扬州大学获悉,7月26日至8月21日,2025年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非遗美食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培训班”在扬州举办。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40名非遗传承人及从业者,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学习,完成培训任务。来自宿迁的“乾隆贡酥”传承人刘大勇结业后感言,这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碰撞,AI辅助设计让他看到了传统美食的更多可能。

现场交流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文旅厅指导,扬州市文广旅局支持协助,扬州大学主办,扬大旅游烹饪学院承办。本期培训创新采用“三师联动”教学模式,由18位非遗传承人、高校学者和企业家组成导师团队,构建“技艺传承+创新设计+数字赋能”的课程体系,解锁非遗美食的N种可能。“传统技艺要在创新中传承,我认为不仅要守住‘老味道’,更要找到‘新配方’。”中国烹饪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叶千金在授课中表示。

交上“喷香作业”

记者了解到,学员们现场学习了富春茶点、苏州爊鹅、镇江锅盖面等12项传统技艺,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探索非遗美食的数字化保护路径。江苏省文旅厅非遗处副处长孔叶萍肯定了培训成果,她并在结业仪式上寄语学员:“结业是起航的新起点,希望大家巧手做出的非遗美食,不仅成为可以带走的‘江苏味道’,更要成为吸引游客、留住记忆、传播文化的闪亮名片。”

据悉,扬州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十年来已累计培养学员1200余人,结业学员在岗率达78%,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平均增长45%。“学院将持续推进非遗教育,为非遗美食真正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贡献高校力量。”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党委书记侯兵表示。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