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的巴菲特 执掌伯克希尔的60年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泠瑶 甘居鹏

图源 新华社

他的股东大会被视为投资界的“春晚”,他的股东信被奉为至理名言,和他共进一顿午餐,被拍卖到了上亿元,他的持仓,就是投资圈的风向标。他就是家喻户晓的传奇,沃伦·巴菲特。

今年,恰逢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60周年。今天晚间,94岁高龄的巴菲特将出席股东大会,长达六小时的大会,他将全程站台。市场普遍预期,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完整参与股东大会。

经济学家杨德龙将第七次赴美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回看七年的“朝圣之旅”,他发现巴菲特有些变化,“他年纪越来越大,说话开始变得缓慢,走路有些蹒跚,但他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回答问题妙语连珠。”杨德龙和记者说。

巴菲特这一年

回顾他94岁这一年,即便全球风风雨雨,美股市场哀鸿遍野,巴菲特照样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执掌伯克希尔这条大船的航向。

过去一年内,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涨幅超30%,每股股价最高突破80万美元,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这是万亿俱乐部里唯一一家非科技企业。

“过去一年美股出现冲高回落,在去年走势强劲,今年则大幅回落,尤其是科技股集体暴跌。由于巴菲特去年就大幅减仓了美股,规避了很大部分高位回落的风险,伯克希尔哈撒韦整体表现跑赢指数,较为强劲。”杨德龙说。

这一次教科书式的“逃顶”,就是巴菲特的明智决策。通过提前抛售部分股票,他提前完成了获利了结,避免了这部分资产的缩水风险。当其他世界前10位的富豪身价缩水时,巴菲特成了今年唯一身价上涨的富豪。

其实,巴菲特不止一次在美股大跌中“独善其身”,越是危机时期,他越像一匹黑马,一举超越市场。

近五十年来,美股发生过四次大崩盘,分别是1973年股市大调整、1987年黑色星期一、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在这些年份,伯克希尔自身的业绩受到影响,但整体股价走势仍跑赢大盘。

2024年,巴菲特多次减持苹果股票,还降低了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持仓。巴菲特于2024年末大手笔买入西方石油、安达保险等股票,增持的举动相对显得稳健、谨慎。

在巴菲特的本轮减持操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苹果股票,其曾是伯克希尔持仓的“压舱石”,占据其股票组合将近50%。他曾表示,这是出于税收原因,因为投资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而不是基于他对该股的长期看法的任何判断。

过去一年,巴菲特坚持现金为王,现金储备翻了一番。截至2025年3月底,伯克希尔哈撒韦现金储备达3340亿美元。其中超3000亿美元配置于短期美债,占整个美国国库券市场的近5%,甚至超过了美联储的持仓。

近期,美国宣布“对等关税”举措一出,全球贸易掀起海啸,金融市场也跟着动荡不安。

而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华尔街之际,伯克希尔股价大幅跑赢标普500指数。截至4月29日,伯克希尔A类股股价年内仍录得超过17%的涨幅,而标普500指数年内跌幅为6%。

就在不久前,巴菲特还评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一种战争行为”,从长远来看,关税就是对商品征税。惩罚性关税可能会引发通胀,并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投资公司Hudson Value Partners的戴维斯评价:“伯克希尔的表现像是关税风暴中的一块磐石。在像今天这样的日子里,持有市值占比达到市场三分之一的短期国债,这种感觉很不错。”

图源 新华社

从“烟蒂”到“护城河”

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大萧条时期,那是一个经济困难、动荡的年代。他父亲因为银行倒闭而失去了工作和储蓄,这个穷苦的家庭,给了他节俭和理财的观念。

5岁开始,巴菲特就展现了他的商业天赋,他卖过可口可乐、口香糖、杂志、报纸、花生等等,还曾经在高尔夫球场捡过球,再卖给别人。

巴菲特从小就对数字有着超常的敏感和记忆力。每到周末,巴菲特总会和妹妹一起去那里玩计算器,他的妹妹清楚记得,哥哥对她说:“我要在30岁左右成为百万富翁。”妹妹很惊讶,他们家从没出过百万富翁。

青少年时期,巴菲特在股票市场的领路人是格雷厄姆,也是他研究生时期的老师,这位“现代证券之父”教会了巴菲特“价值投资”。

格雷厄姆坚信,研究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你发现这家公司能赚钱,那你最终也会获得收益。于是,巴菲特一遍遍翻阅投资手册,寻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这些股票就像“一个要燃尽的烟蒂”。

这种烟蒂只有一点点价值,但多数人看不上的。巴菲特这招是和他祖父学的。每年,在奥马哈广场上都有拍卖会,巴菲特的祖父经营一个杂货店,他的策略就是专门买这种“半垃圾”,低价买去,再假以时日高价卖出。

从哥大毕业后,带着从祖父和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投资方法,巴菲特回到老家奥马哈,于1956年创立了巴菲特合伙企业,他运用从专注于寻找被低估的公司进行投资,取得了非常出色的业绩。

到1962年,他与其他合伙人共同管理的公司资本达到720万美元,其中包括他自己持有的10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个人净资产增至400万美元,同时他负责的资金总额已达2200万美元。

1965年,巴菲特收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是一家原本从事纺织业务的企业,经营非常困难。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哈撒韦逐渐从纺织厂转型为一家多元化的投资控股公司。他陆续收购了多家公司,涉足保险、银行、媒体、消费等多个领域。

巴菲特在“烟蒂”时代赚了很多钱,但也有过在不成功的投资经历,直到后来,巴菲特遇上了查理·芒格。

过去,巴菲特只在乎估值,不看公司和管理层是否糟糕,而芒格转变了他的态度,让他以合适的价格买下优质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家合适的公司。

巴菲特曾经称芒格是伯克希尔的“建筑师”,而自己则是“总承包商”,将芒格的愿景日复一日地付诸实施。

什么是好公司?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首次提出“护城河”的概念。他曾不止一次强调了护城河的重要性:“有无护城河是伯克希尔哈撒韦选定投资目标的标准之一”。

在他看来,消费者更换牙膏品牌易如反掌,但更换银行账户、企业数据库太过麻烦,巨大的转换成本就是绩优公司的“护城河”之一,这使得他投资了富国银行。

强大的品牌也是一道绝佳的“护城河”。1980年,他用1.2亿美元购得可口可乐公司7%的股份,这一投资也为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而樱桃味的可乐,成了他挚爱的饮料。

从富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从IBM、苹果到比亚迪,这一次次传奇投资股市背后,是他的“价值投资”,让伯克希尔哈撒韦跑出了一骑绝尘的曲线。

自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上市以来,60年来市值增长超过55000倍,同期标普500的增长率仅有390倍。其中,60年来每股市值复合增长率约20%,远远超过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

图源 电影《成为沃伦巴菲特》剧照

慈善家和接棒人

巴菲特的身价依然在逐步攀升,但随着年事已高,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巨额的财产最终去向何方?早些年,巴菲特曾备受谴责,他不像其他的超级富豪,成立基金会,把自己的钱捐出去。

到了2006 年,巴菲特现身他的好友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晚会现场,这一次,他承诺把自己绝大部分的财富捐出来。这些年,他常常在思索,怎么把这笔钱回报给社会,才是对人们最有用的。

去年,巴菲特公开了他的遗嘱。其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计划将自己99.5%的巨额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而只将0.5%留给自己的子女。

根据《福布斯》的统计,巴菲特的个人资产高达1500亿美元。即便只留下0.5%给子女,这说明每个孩子将获得大约2.5亿美元的遗产——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笔巨款,但与巴菲特的总资产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

巴菲特坦承,这一决定是基于他长期以来的信念:“富有的父母应该只给子女足够的资源去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不是让他们依赖财富而无所作为。”

巴菲特说,他无意建立一个家族传承的商业帝国。巴菲特决定在去世后把所有剩余的财富捐赠给一个新设立的慈善信托基金,由他的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共同监督管理。3人必须一致决定这个信托基金里的钱该如何使用。

至于陪伴了他60年的公司,也需要下一个掌舵人。在去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明确强调了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为伯克希尔的接班人,由他来负责伯克希尔的所有非保险业务。“格雷格·艾伯尔负责伯克希尔的所有非保险业务,从各个方面来看,他都已经准备好明天就成为伯克希尔的CEO。”巴菲特表示。

去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评价了身边的阿贝尔:“他很懂商业,也熟悉我们的业务,包括我们的普通股到底怎么样,他完全知道怎么做。格雷格·阿贝尔有能力做战略上的部署。”

在杨德龙看来,投资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换了接班人之后,可能影响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长期业绩表现。好搭档芒格已经离去,如果巴菲特完全交给新的接班人,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可能会形成不利的影响。

无论日后公司股价如何,相信在百年之后,这位穿着500美元的西装,爱吃汉堡可乐,白发苍苍仍在股市屹立不倒的人,仍旧会被历史记住。

巴菲特曾说:“60多年来,我都是跳着踢踏舞一样地去工作。因为我很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著名的巴菲特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里,讲述了他的传奇人生和投资理念,不乏幽默和哲理。有一句话感动了许多人,他谈到自己和亡妻的故事,两人在她生前分居但并未离婚,他说:love is a strange thing. if you try to give it out, you get more back.

一生精于投资和商业,唯独“爱”这件事,似乎有违他的投资法则,他忍不住感叹:“爱真是奇怪,当你给了出去,却得到了更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