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 “密码”:各主流品牌快充协议全解析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然而,电量焦虑却如影随形,关键时刻手机电量不足常常令人抓狂。好在快充技术飞速发展,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你知道吗?不同手机品牌所使用的快充协议各有不同,这些协议就像手机充电的 “密码”,决定着充电的速度与兼容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各主流品牌使用的快充协议。

苹果快充协议

  • Apple 2.4A 快充协议:是苹果早期推出的快充技术,主要应用在 iPhone 6 至 iPhone 7 系列机型,支持最高 12W 充电功率,需搭配支持该协议的充电头和 USB - A 转 Lightning 数据线。
  • USB Power Delivery(USB PD):近年来苹果主打此快充协议,从 iPhone 8 开始引入。该协议充电效率更高、兼容性更广,如 iPhone 14 Pro Max 等高端机型支持高达 29W 充电功率,使用时需搭配支持 USB PD 协议的充电头和 Type - C 转 Lightning 数据线。2025 年,iPhone 全系支持 35W PD 快充,Pro 版或达 45W。

华为快充协议

  • FCP(Fast Charge Protocol):即快速充电协议,是华为早期推出的私有协议,采用高压小电流方案,输出规格为 9V 2A 18W,能在不损害电池寿命的前提下实现较快充电。

SCP(Super Charge Protocol):华为后期推出的私有协议,采用低压大电流方案,最初输出规格是 5V 4.5A 或 10V 4A。之后增加了电荷泵技术,将电流提升到 8A,实现了 40W 超级快充,还出现了双电池充电的 65W 超级快充。2025 年,华为旗舰机型(如 Mate 70 系列)最高功率突破 100W,且支持 UFCS 融合快充协议,可用小米、OPPO、vivo 充电器实现 44W 互通快充。

OPPO 快充协议

  • VOOC 闪充:OPPO 率先采用低压高电流方案推出的快充协议,最初为 5V 4.5A,充电功率 22.5W。相比当时主流的高压快充,具有温控好、效率高的特点。
  • Super VOOC:闪充的升级版本,如 Super VOOC2.0 采用双电池串联方案和全新电荷泵技术,实现了 10V 6.5A、充电功率 65W 的超级闪充。2025 年,OPPO 新技术将充电峰值提升至 200W,10 分钟可充满,部分机型支持 UFCS 协议,但私有协议需专用充电器。

小米快充协议

  • Mi Turbo Charge:小米专属快充协议,基于对 USB PD 和 PPS 协议的改进,推出了 30W 到 120W 不等的多种功率快充技术。2025 年,小米量产机型支持 300W 实验室级快充,5 分钟可充至 50%。该协议兼容 PD 协议和 UFCS,能适配多品牌充电器。

vivo 快充协议

  • Flash Charge:vivo 采用的快充技术协议,主要应用在 vivo 和 iQOO 手机中,有 5V 4.5A 的 22.5W 以及 11V 3A 的 33W 两个充电功率。此外,iQOO 手机上还有更高功率的 Super Flash Charge,最大充电功率为 44W。2025 年,其有可能迭代至 200W,兼容 UFCS 协议,智能温控系统可实时监测电池状态,避免过充风险。

三星快充协议

  • Adaptive Fast Charging(AFC):三星的私有快充协议,能根据设备充电状态和温度,自适应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实现高效、安全快充,兼容广泛的电压档位,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性。2025 年,三星 Galaxy S25 系列支持 45W PPS 协议。

通用快充协议

  • USB Power Delivery(USB - PD):由 USB Implementers Forum 推出,是基于 USB Type - C 接口的快充协议,最大充电功率可达 240W,适用于多种电子设备。它通过设备和充电器间的双向通讯,智能调整充电电压和电流,确保充电高效安全,被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主推。
  • 高通 Quick Charge(QC):主要针对搭载高通芯片的设备,如小米和一加等品牌手机。该协议通过并联分流和动态电压调控实现高效充电,从 QC2.0 到 QC5,充电功率逐步提升至 100W 以上。
  • PPS(可编程电源标准):是 USB - PD 协议的扩展,通过更精细的电压和电流调控,实现动态高效充电,被小米、三星等多家厂商广泛应用。
  • UFCS 融合快充:中国主导的统一标准,2025 年 UFCS 2.0 版本将互通功率提升至 80W,覆盖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等品牌,打破了私有协议壁垒,使用户可跨品牌共享快充设备,减少电子垃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快充协议也在持续更新迭代。从最初的私有协议各自为战,到如今通用协议的不断完善和融合,快充技术正朝着更高功率、更安全、更兼容的方向发展。未来,也许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手中的充电器与手机不匹配,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快速充电带来的便捷。而这些快充协议,就像科技长河中的璀璨星辰,照亮我们的智能生活,让每一次充电都充满期待。

(978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