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贷”解燃眉
“一技”谋长远
东胜双引擎
激活创业就业“一池春水”
“滴答一声,短信来了!15万元贷款批下来了。”水果店老板张彭伟攥着手机的手有些汗津津。三天前,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东胜区就业服务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提交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缺抵押物曾让他吃尽银行闭门羹,而眼下这及时的贷款迅速到位:店里崭新冰柜嗡嗡运转起来,刚上架的鲜果还挂着清亮的水珠,店里请的三个店员正忙里忙外——一个创业瓶颈被迅速化解了。

东胜区的创业者深知
这类贷款是给梦想燃起的
第一簇“政策之火”

2025年开年至今,923万元创业贷款如汩汩活水精准滴灌,激活了27个创业实体,更撬动了88个新鲜就业岗位。其中,一笔300万元的贷款更见证了速度奇迹——某供应链公司扩规模迫在眉睫,东胜区就业部门急事急办,两天内打通银行与不动产权登记部门,贷款资金火速输血经营一线。不仅撑起了企业供应链延伸的脊梁,更直接助力企业新增10个就业岗位。
技能筑底:
手艺点亮稳稳的饭碗
如果说贷款帮创业者推开机遇之门,那么扎实的技能才是劳动者安身立命的真正基石。

日前,记者走进东胜区一间职业培训教室:学员专注学习美睫美容技术,老师细致讲解睫毛选取、粘贴角度及面部护理手法,构成东胜区职业技能培训的生动画面。
曾经迷茫的杨猫如今手下生花,“以前没啥特长找工作挺难的,现在学了美睫技术,感觉挺有意思也实用,学好了自己开个小店,或者去美容院工作都行。”一旁的阿荣其木格笑容笃定,“这课太及时了,手艺在身就是定心丸。”

她们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 2023年从这里毕业的康敏早已开出了一家红火的美睫美甲店。“生意稳当,节奏自己说了算,终于不用慌着四处递简历了。”灯光下,她正低头细心为客人打磨指甲。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东胜区以多元实用的技能图谱为劳动者铺路筑桥。

累计53期培训浸润了1463名学员:其中,母婴护理、美容师、电子商务师等42期就业技能课程,赋予1155人市场敲门砖;11期网络创业课程则为308位准老板擦亮了梦想的罗盘。
从技术培训的课堂到政府精心组织的“小而精”专场招聘会,东胜区就业服务中心始终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培训机构紧密对接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培训结束后,“小而精”的专场招聘会精准地搭建起供需桥梁。正如东胜区就业服务中心任江霞所说,让学员们学成后,将技能迅速转化为工作岗位或创业资本,让技艺成为岗位的通行证,让创业种子找到最肥沃的土壤落地生根。
东胜区技能培训的赋能效应已在数据中舒展筋骨:2025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49.6%,648位提升技能的劳动者获得政府补贴“撑腰”,更令人欣喜的是创业带动就业逆势激增27%。
协同赋能:
环环相扣的暖循环
贷款“贷”动勇气,技能“培”养底气,背后是政策精准协同创造的暖循环。

东胜区打出“银行+政府”的融资组合拳:财政贴息直接减轻小微创业主体的负担。政策目光锁定在那些能创造岗位、真正有潜力的经济嫩芽上,从源头消解“成长的烦恼”。
服务机制的精益求精也是关键推手。贷款流程简化、无缝衔接部门壁垒、引入无抵押信用担保、频繁的银企对接会……
营商暖风拂过街角巷尾:政策宣讲小分队走街串户,把贷款“明白纸”和培训报名通知送到小店摊前,让春风雨露润物无声,直接滴入创业者渴求的心田。
在这套双引擎同频发力之下,政策红利、个人努力与市场需求在动态中交融共振:一笔及时贷款催生一家新店的开张,一套扎实技艺转化为无数岗位的稳定输出,创业者信心增长带来更多就业空间——东胜区编织的是一条“一人兴、百业稳”的蓬勃链条。
(记者:曹慧 通讯员:伟力)
编辑:鲁敏 审核:田志强 白慧敏 刘冬
校对:任施瑶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投稿邮箱:dsb0477@163.com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