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仁心:医师节里的高原坚守

雅鲁藏布江的激流拍打着悬崖时,周丹站在墨脱县人民医院门前,用最快的速度录下一段23秒的医师节祝语,下一秒他要赶去格当乡巡诊,一去就是满满一天。这是周丹从医21年来第一次在离家2900多公里的雪域高原上,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中国医师节。

跨越山海:见证手术刀的信仰

“进墨脱的路,是用敬畏铺就的。”在周丹工作日记的第一页,这句话被高原的湿气浸得有些发皱。2025年3月29日,来自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的周丹医生踏上这片平均海拔1200米的土地,扎墨公路52年的修路史,正以鲜活的方式铺展在他的眼前:12小时车程里,车轮4次打滑。作为连接墨脱与外界的唯一公路,扎墨公路全程多为盘山路段,一边是陡峭山体,一边是深谷激流,每年只有半年左右时间能稳定通行,其余时间常因雨雪、塌方中断,同行司机那句“心不诚的进不来”,成为周丹援藏之路的注脚。

初到墨脱,周丹就了解到墨脱县人民医院有118名员工,医生只有38人,有的还是从乡里借调的,而这些医生承担着全县1.48万人口的健康重任,平均寿命只有68岁。第十批佛山援墨工作组在墨脱建了三间手术室,能做阑尾炎跟胃肠穿孔手术,周丹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甲状腺彩超引导下穿刺和乳腺微创手术,作为墨脱县医院挂职副院长兼外科主任,周丹必须加紧外科梯队的建设。

五月的一天,一名四川籍女子攥着乳腺结节检查单在诊室门口徘徊了三天,她红着眼睛问周丹:“墨脱能做这样的手术吗?”周丹默默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播放自己在佛山的手术录像。“你看这些缝合线的角度,在佛山是这样,在墨脱也是一样的。”周丹的笃定往患者心中注入了强心剂。在手术那天,他特意让当地医生洛追站在主刀位置旁,自己则像块移动的路标说道:“消毒范围要超过病灶5厘米”“止血钳的力度要像握鸟蛋”。当最后一针收线时,洛追突然说:"老师,我懂了。”这句话深深烙在了周丹的记忆里,从此之后,他在手术室里摆着两把手术刀——一把自己用,另一把递在当地医生手里。

周丹医生正在做乳腺微创手术


托举生命:带着敬畏播撒希望

墨脱的乡镇分布零散,许多村寨隐藏在原始森林与峡谷之间,基层医疗服务的覆盖难度极大。每次下乡的越野车,周丹总会在后备厢放着三个大箱子:药品、便携式超声仪、缝合包。援墨近五个月时间,这些物资跟着他跑遍墨脱8个乡镇,为500多人次义诊,车轮碾过的山路加起来能绕雅鲁藏布江两圈。

下乡帮辛村,周丹与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彭灿医生合影

在周丹的工作日记里,语言不通几个字常常出现,但没有成为他与当地群众沟通的障碍。在朗杰岗村,78岁的次仁卓玛高血压多年未治,老人反复摩挲着周丹的白大褂,周丹觉察出老人的不安,他反复比画着用药时间,甚至还画了张吃药时间表,圈出太阳和月亮。在离开时,老人特地塞给他一把刚摘下的野核桃,门巴语“下次一定要来啊”混着呼啸的江风,成为周丹在墨脱最难以割舍的羁绊。

周丹每次下乡巡诊,都被群众包围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墨脱年降水量极大,加之山体多为松散岩层,雨季(每年6—9月)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不仅阻断交通,还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今年6月,一场山体滑坡突袭帮辛乡,周丹与当地十几名男性医护人员连夜搭建临时诊疗点,大批群众才得以陆续转移到安置点。夜里,周丹给发烧的门巴族孩子喂药,家长突然握着周丹的手说“你们是天上派来的”,掌心的老茧扎进周丹的心里,他突然明白,心诚的深层含义是敬畏,是托举,是传递“能够活得更好”的希望。


“种下”技术: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周丹的宿舍墙上,贴着张特殊的“课程表”:周一外科缝合实训、周三急危重症演练、周五执业医师考点精讲。8次专题培训的笔记堆在桌角,内容涉及外科基础、急救技能、医患沟通等,每本都夹着当地医生的提问纸条。

“我们不仅要教他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怎么想。”这是周丹常对同事说的话。他带教洛追时,故意把止血钳放错位置,“老师这是在考我们。”洛追现在能笑着说出这些经历,现在的他已经能独立完成疝气手术,手法像极了周丹。

更深刻地改变“藏”在制度里。周丹牵头制定了《创伤服务救治流程》,完善了创伤急诊急救的转运流程,组织外科进行《林芝市卫健局重点专科》规范建设。作为带教老师,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当地的学生和医护人员,让全县医生都能掌握急诊急救基本技能。近五个月时间,科室里的年轻医生已能独立完成常见手术,妇产科护士也掌握了基础的产科急救技能,一批又一批的墨脱年轻医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墨脱医疗战线上的新生力量。此外,周丹还组织展开多学科讨论(MDT)三次,涵盖内外科、妇产科、儿科、影像等领域,推动医院从“单一科室诊疗”向“多学科协作”转变。有次处理复杂骨折,当地放射科主任第一次主动跟他说:“我觉得手术方案可以调整。”这句话让周丹想起初到墨脱时的场景:那时的医生们总说“我们以前都这么做”,现在他们会问“能不能做得更好”,看到当地医生成长起来,他就放心了。


医者坚信:坚守必定照亮远方

入选“广东省双百计划援藏医疗人才”那天,周丹正在甘登乡巡诊。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他看着年轻医生次仁缝合伤口,仿佛看到了自己。远处的雪山在暮色中泛着银光,像无数双注视的眼睛,见证着周丹一步一脚印走过来的日子。

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墨脱群众急需正确且有用的健康知识

每一天,周丹撰写的外科诊疗规范都在被严格执行着,他带教的3名医生成了各科室的骨干。扎墨公路的塌方依旧频繁,但墨脱县医院的手术室灯亮得更久了,有时是洛追在做疝气手术,有时是次仁在处理外伤,他们的白大褂上映着些许周丹的影子。

周丹的工作日记还在继续写着,最后一页他说要留给离开的那天,“或许会写:墨脱的路认人,但更认那些留下的技术。”雅鲁藏布江在峡谷里奔涌,它在等待更多像周丹这样的医生,带着技术和热忱前来,续写“医路同行”的故事,让故事流向了更远的远方。

文字 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罗敏妍 邱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