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乌海沉浸感受一场中国式浪漫

  8月29日正值七夕佳节,“鹊梦千年 情韵乌海”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乌海市人民公园举行,国风集市、实景演出、中华民族婚俗文化大秀等多元内容在活动中一一呈现,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时代内涵。




当晚进行的中华民族婚俗文化大秀环节。


  今年七夕节,乌海市首次被中宣部文明实践局确定为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举办地。此次活动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乌海市委员会、乌海市人民政府承办。




“鹊梦星河·国风雅集”主题体验区。


  当天下午3点30分,自乌海市人民公园南门入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鹊梦星河·国风雅集”主题体验区。整个区域以“爱情时光轴”为主线,精心设置了“初遇·惊鸿”“相知·巧心”“承诺·相守”“烟火·同心”“白首·偕老”“永恒·陪伴”六大主题篇章,并融合汉字文化体验、爱情趣味打卡、非遗技艺展示、文创产品展销等多种内容,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沉浸式的国风浪漫之旅。




外国游客在体验传统服饰。


  与此同时,在乌海市人民公园赏石阁,一场别开生面的“二大娘”说媒活动正热闹进行,青年们踊跃参与“月老牵线”“吃巧果”“穿针乞巧”“抛绣球”等互动游戏,现场笑语盈盈,气氛热烈,传统民俗与现代交友在此巧妙相融。




“二大娘”说媒活动。


  当晚8点30分,在乌海市人民公园西湖水上舞台,活动迎来了重头戏——实景剧《鹊桥仙 千古之约》首先登场。在现场声、光、电特效的配合下,牛郎扮演者来到水上舞台中央,织女扮演者从天而降,“牛郎织女”于“鹊桥”相会……七夕节蕴含的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爱情观、家庭观以及敢于梦想、敢于追求的民族精神,以剧目的形式得以展现。




实景剧《鹊桥仙 千古之约》。


  在随后进行的舞剧《千古诗韵 爱在人间》中,《凤求凰》《昭君出塞》《梁祝化蝶》《西厢夜话》《女驸马》《红色爱情》6个经典爱情主题剧目依次呈现,娓娓道来从古至今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活动最后,《民俗雅韵 花开中华》中华民族婚俗文化大秀将全场氛围推向高潮。 “礼乐相承·诗书传家”“雪域盟契·歌酒传心”“银铃为聘·槃瓠承祥”“稻香情牵·笙歌定缘”“丝路联姻·天山盟誓”“弓马缔缘·穹庐为证”“西南秘境·天地为盟”7大主题串联呈现,融汇56个民族独具特色的婚俗文化,展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今年的活动规模比去年还大,活动形式更加丰富,特别是晚上的3场演出很好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爱情理念,很震撼,很感动。”市民魏东红说。


  乌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纪欣超表示,本次活动不仅对推动乌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更通过展现忠贞爱情、民族团结和生态理念,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花轿巡游。


  据了解,2025年七夕节期间,全区各旗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同步开展健康婚恋文化讲座、乞巧对歌比赛、读书分享会、民俗体验、非遗展示、文艺演出、集体婚礼等百余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着力营造温馨浪漫、幸福美好的节日氛围。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和优质文化资源供给主场地作用,聚焦北疆文化建设,紧扣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每年精心组织开展5万余场次文明实践主题文化活动,以优质文化资源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在参与节日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涵养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张金峰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