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了!济南“微创手术”破解国道裂缝修复难题

行驶在宁静惬意的公路上,你是否曾为突遇的车辙颠簸而烦恼?是否曾因施工占道影响一路畅游的心情?

国省干线公路作为济南都市圈的“筋骨脉络”,承担着区域内客运和物流运输的核心功能,是推动“圈内一家”的关键纽带和必要支撑。随着城市间联系和合作日趋密切,国省干线公路交通量、重载运输量均不断上升,由此产生的路面车辙、裂缝、变形等道路“顽疾”成为制约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行车舒适度的难题之一。

今年以来,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积极探索公路养护新工艺、新材料,打造新型管理平台,提升养护作业效率,让新一代升级版养护模式为全市交通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微创手术”破解国道裂缝修复难题

传统的道路病害修补要开挖路面,对裂缝、空洞等进行填筑后再恢复路面。这样既破坏了路面的整体与美观,又影响公路畅通。如何实现公路养护节能降碳、让路于民?国道105京澳线平阴段养护工程中给出了答案。

济南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传波介绍,市交通运输局在该路段采用“非开挖注浆焊缝技术”,在不开挖仅“微创”的前提下,以探地雷达和落锤式弯沉仪为核心检测手段,精准诊断病害位置与程度,通过高压注浆工艺将专用双组分聚氨酯注浆材料自下而上注入裂缝内部,形成与原结构牢固结合的连续体。

修复后的焊缝材料兼具柔韧性、高延伸率和抗疲劳能力,可适应车辆动态荷载与温度应力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修复”。这项堪称“微创手术”的创新工艺尚属首次在山东省普通国省道上实现规模化应用。

三剂“良方”精准祛除车辙病害

为解决普通国省道车辙难题,济南市交通运输局根据不同路段情况,在修复养护工程中试验了三种新型治理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双层SMA-13结构——强基薄面,双重防护。

在车辙病害等路段采用了“双层SMA-13”的叠加结构。SMA-13具有粗骨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的特点,高温抗变形能力优异。采用双层设计,相当于为路面穿上了一件“复合防护服”,下层承重与稳定,上层抗滑与耐久,双重保障极大提升了路面整体抵抗车辙的能力。

二是灌注式半柔性路面——刚柔并济,标本兼治。

在重载车辆频繁制动与起步的“核心重灾区”(车辙深度大于3cm),项目创新性地应用了SFP-25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技术。该技术先铺筑一种大孔隙的母体沥青混合料,然后向其孔隙中灌入特殊设计的高流态水泥基浆体。水泥基材料固化后,与沥青混合料相互嵌锁,大大提高了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完美结合了沥青的柔性与水泥的刚性,车辆刹车、起步时产生的巨大剪切力能被有效分散。

三是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路面——绿色低碳,抗辙降噪。

在急弯、陡坡等路线较长、用量较大的车辙路段,创新采用物美价廉的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其相较于普通沥青混凝土及传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具备绿色低碳、强度高、刚度大、耐磨性能良好、抗车辙能力强、高温稳定性佳、综合造价低等优势,还能够降低行车噪声3至8分贝,使行车舒适性得到显著提升。

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的应用,一方面能够拓宽废橡胶轮胎的处理途径,达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契合我国“双碳”国家战略,同时与当前绿色交通产业的发展趋势高度相符。

新型交通组织方案,护航雪野旅游黄金通道

省道234惠沂线章丘莱芜界至莱芜邢家峪段是通往雪野湖景区的主要旅游线路,目前该路段路面改造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旅游线路通行影响,项目在省内普通国省道养护中首次应用“防撞车防护+分车道封闭”的交通组织形式,在保障施工安全、通行安全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让路于民。现场采用“四分之一幅封闭作业+分时分段半幅罩面”交通组织方案,施工时仅封闭1个车道,其他车道保障正常通行;罩面施工时避开早、晚高峰,坚持“当日罩面当日放开交通”。

“智慧工地1+7体系”打造智慧养护新场景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以“智慧工地1+7体系”为核心架构(即以1个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为中枢,深度整合综合管理、计量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巡查管理、试验检测7项智能应用),将“人机料法环”关键信息纳入统一数据中心,实现公路养护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周期信息化、标准化、快速化管理,成功解决了传统养护管理中“人工依赖高、数据分散、管控滞后”等核心痛点,构建起覆盖工程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该平台已成功应用在全市10个公路养护项目中。下一步,还将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探索与AI智能识别等技术的融合,不断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实战效能,努力打造公路养护工程数字化管理“济南样板”。

这些新工艺、新材料的规模化应用,展现出济南交通行业敢于探索尝试公路养护新模式的创新精神,是推动交通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的生动案例,为重载交通路面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济南经验”和“技术选项”。

这不仅是治理养护好几条国省道路段,而是要构建起一整套长寿命、高性能、易养护的现代化路网智慧养护体系,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提供最坚实的路面保障,让人民群众共享“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示范区建设成果。

记者:柴颖颖 摄影:郭尧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