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网络主题宣传③|坡头区振兴有实招:做实“里子”,擦亮牌子

近日,湛江市委网信办主办“网聚正能量赋能百千万——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大V等30多人走进坡头区,深入龙头镇乡村一线,通过新媒体采风、短视频等方式,实地了解该镇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发展成效。

活动现场

山车村: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

山车村位于省道286线和湛江机场高速附近,交通便利,商铺整齐、广场热闹,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传统农业村。全村常住人口约2280人,总面积80公顷,拥有耕地86.67公顷、山林26.67公顷和水域6公顷,村民以经商和务农为主,经济基础较好。

近年,借助“百千万工程”,山车村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村里利用闲置土地,以“自筹+土地入股”方式建起10栋商铺,打造山车村商业街,整合形成集购物与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同时,累计投入840万元建成文化楼、文化长廊、农家书屋和篮球场,让村民有了活动和学习场所。文化长廊常举办书画展,广场舞每晚准时开场,书屋也成为村民学习技术的地方。

2024年,山车村进一步整治周边环境,推进碧道配套工程,优化商业环境。之前举办的美食节虽已结束,但带火了夜间经济。非周末每晚超500人、周末超1000人来此休闲,这里成了附近居民的夜生活聚集地。

村里还组建巡逻队保障安全,并尝试农旅结合,种植水稻、黄瓜和草莓等,吸引市民前来采摘。未来还计划利用山林资源建设森林公园,拓展文旅项目。

山车村的文化长廊

数字助力:直播间成乡村新舞台

在中国移动(广湛)——坡头数字产业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主播们正热情地推介湛江特产,订单提示音不断响起。

该基地由广工业集团牵头,联合帮扶工作组、镇政府、移动和邮政等多方共建,致力于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目前基地正升级为8000平方米的数字产业园,涵盖电商、直播、培训、制作、仓储等功能,总投资预计500万元。这里不仅帮村民卖货,还培训他们拍视频、开直播,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数字红利。

中国移动公司团队正在直播带货

水产养殖:特色品种养出好效益

南三滨海旅游示范区内,少华家庭农场和湛江伟健生态休闲农业公司是水产养殖的典型。

少华家庭农场2021年建成,利用当地咸淡水环境专注养殖东风螺。8名员工管理120个养殖池,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夜间投喂,年产2-4万斤。每池8个月可产约500斤,产值1.5-2万元,产品畅销本地和福建市场。

湛江伟健公司成立于2013年,养殖面积597亩,“鹭洲岛牌青蟹”名声在外,多次获奖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公司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推广生态循环健康养殖技术,实现无公害、可追溯生产。针对不同蟹类设专门育肥池,以青口为天然饵料,养出的青蟹膏满肉厚,中秋前后供不应求。公司还养殖白虾、银骨鱼等,并开发游钓、美食、研学等业态,成为综合型养殖示范单位。

南三青蟹是龙头镇“三宝”之一

【短评】

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的振兴之路,重在因地制宜。山车村通过微改造焕发活力,数字基地为特产打开销路,水产养殖以品质赢得市场,每一步都立足实际、扎实有力。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乡村成为休闲好去处。这说明乡村振兴不必追求统一模式,找准特色、做精做细,就能展现乡村的颜值与产值,让群众日子更有奔头。

文、图|记者 余胜容 通讯员 吴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