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第一个周一,程远早早地来到了位于县城东郊的国栋服装厂。说是服装厂,其实不过是由旧仓库改造的两间大厂房,三十多台缝纫机排列其中,二十几个工人正低头忙碌。
林国栋带着程远走进办公室——一间用三合板隔出来的小房间,墙上贴满了生产进度表和几张已经发黄的奖状。
\"老林,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年轻人?\"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男子从破旧的办公桌后站起来,上下打量着程远。
\"老张,这就是程远,咱们的新合伙人。\"林国栋笑着介绍,\"小程,这是张德贵,咱们厂的技术主任,干了三十多年裁缝,手艺在县城数一数二。\"
程远礼貌地伸出手:\"张师傅好,久仰大名。\"
张德贵勉强握了握手,眼神中透着怀疑:\"听说你要改革厂子?年轻人,做衣服可不是卖彩电,靠的是真功夫。\"
程远听出了话中的刺,但不急不恼:\"张师傅说得对,所以更需要您这样的老师傅把关。\"
林国栋赶紧打圆场:\"好了,老张,去把大伙儿叫来,咱们开个会,说说改革的事。\"
十分钟后,工人们聚集在厂房中央,交头接耳。程远站在一台缝纫机上,环视众人。这些工人大多三四十岁,女性占多数,脸上写满了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合伙人的好奇和怀疑。
\"各位师傅,从今天起,我将和林厂长一起管理工厂。\"程远声音洪亮,\"为了提高效率,增加大家的收入,我们要进行一些改革。\"
他拿出准备好的改革方案,详细解释了\"计件工资制\"和\"流水线生产\"的概念。按照新制度,工人不再按月拿固定工资,而是根据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报酬,多劳多得。同时,传统的单人完成整件衣服的方式将被打破,改为每人负责一个工序的流水线作业。
话音刚落,下面就炸开了锅。
\"这不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吗?\"
\"我做了二十年衣服,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搞法!\"
\"年纪轻轻懂什么服装生产...\"
张德贵更是直接拍案而起:\"胡闹!做衣服讲究的是整体把控,拆成一道道工序,还能保证质量吗?林厂长,你这是要把厂子毁了啊!\"
林国栋面露难色,看向程远。程远早有准备,从包里拿出几件衣服:\"大家看看这个。\"
工人们传阅着程远带来的衣服——一件藏青色西装和一件白衬衫,做工精良,款式新颖。
\"这是广州服装厂的产品,采用的就是流水线生产。\"程远解释道,\"他们一个工人每天能完成二十件衬衫,而我们最多五件。他们的工人月收入能达到两百元,而我们只有八十。\"
听到\"两百元\"这个数字,工人们的议论声小了一些。1985年,普通工人月薪普遍在五十到八十元之间,两百元简直是天文数字。
\"吹牛吧?\"一个年轻女工小声嘀咕。
程远笑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样,我们做个实验——明天开始,愿意尝试新制度的站左边,想维持现状的站右边,一周后看结果。\"
第二天,三十个工人中有八个年轻人选择了尝试新制度,其中包括两个刚进厂的学徒工。程远将这八人分成两组,分别负责西装和衬衫的生产,每人只做一个工序。
张德贵冷眼旁观,等着看笑话。然而三天后的生产统计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采用流水线作业的八人小组,人均日产量达到了十五件衬衫或五套西装,是传统方法的三倍!
\"这...这不可能!\"张德贵检查着成品,难以置信,\"质量居然还这么好?\"
程远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流水线生产在服装行业的优势早已被证明,只是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内地小厂还固守着传统方法。
\"张师傅,要不要也试试?\"程远递过一件半成品衬衫,\"就做领子这一道工序。\"
张德贵犹豫了一下,接过衬衫。作为老裁缝,他的技术确实精湛,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一个衬衫领子的缝制,比年轻人快一倍。
\"看,如果张师傅专门做领子,一天能做五十个!\"程远大声宣布,\"按计件算,这就是二十五元钱,一个月就是七百五!\"
这个数字让所有工人倒吸一口冷气。张德贵的手微微发抖,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高收入的渴望,又有对传统被打败的不甘。
周末,程远宣布举办一场技术比赛:每人完成一件衬衫,用时最短、质量最好的前三名将获得奖金——第一名五十元,第二名三十元,第三名二十元。
这在月薪八十元的年代堪称巨奖,工人们摩拳擦掌,连原本抵触的张德贵也报名参加。
比赛当天,厂房里气氛热烈。程远特意请来了县百货商场的采购主任和林晓兰当评委。最终,张德贵以38分钟完成一件高质量衬衫的成绩夺得第一,赢得满堂喝彩。
当张德贵从程远手中接过五张十元大钞时,这个倔强的老裁缝眼眶湿润了:\"小程厂长,我...我服了。新制度,我支持!\"
比赛过后,所有工人都自愿转为计件工资制。程远趁热打铁,重新规划了生产流程,将厂房分成裁剪、缝制、熨烫、质检四个区域,效率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程远通过广州的关系,引进了一批香港时装样本和先进裁剪工具。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对服装的需求正从\"穿暖\"向\"穿好\"转变,特别是机关干部和新兴的个体户,开始注重着装品味。
\"我们要专攻中高档男装市场。\"程远在管理层会议上指出,\"西装、衬衫、西裤,目标客户是干部、教师、企业管理人员。\"
林国栋有些担忧:\"县城消费水平有限,做高档货卖给谁?\"
\"不只在县城卖。\"程远拿出准备好的销售计划,\"我已经联系了省城两家百货商场,他们愿意试销我们的产品。关键是品牌——我们要打造\'国绅\'这个品牌,代表国产精品男装。\"
为了提升品牌形象,程远亲自设计了商标和包装,并说服林国栋拿出部分利润购买了两台进口熨烫设备,确保每一件出厂的产品都平整挺括。
一个月后,改革的效果开始显现。工厂产量翻了两番,工人平均工资涨到一百五十元,张德贵这样的技术骨干甚至拿到了二百四十元。更可喜的是,\"国绅\"牌西装在省城百货商场一炮而红,首批一百套三天售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小程,你真是神了!\"林国栋看着财务报表,笑得合不拢嘴,\"照这个势头,年底咱们就能还清所有债务,还能扩大生产!\"
程远却已经在思考更长远的发展:\"林叔,我建议咱们立刻做三件事:一是注册商标,二是培养设计人才,三是筹备省城直营店。\"
\"直营店?那得多少钱啊?\"林国栋瞪大眼睛。
\"钱不是问题。\"程远自信地说。除了服装厂的股份分红外,他一直在进行国库券和彩电生意,个人资产已经超过两万元,在这个万元户都凤毛麟角的年代,堪称巨富。
九月底的一天,程远正在办公室审核设计图样,林晓兰突然来访。
\"今天不上班?\"程远惊喜地起身。
林晓兰穿着一身淡黄色连衣裙,头发扎成马尾,比平时多了几分活泼:\"我来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被选派到省医院进修了!为期三个月。\"
\"太好了!\"程远由衷地为她高兴,\"什么时候出发?\"
\"下周一。\"林晓兰眼中闪烁着兴奋和忐忑,\"我从没去过省城,一个人有点...\"
\"巧了,我下周正好要去省城谈业务。\"程远眨眨眼,\"要不一起走?路上有个照应。\"
林晓兰脸一红,轻轻点了点头。
周一早晨,程远早早地来到汽车站,手里提着两个袋子——一个装着自己的换洗衣物,另一个装着给林晓兰准备的路上吃的点心和水果。
林晓兰准时到达,看到程远准备的零食,又惊又喜:\"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桃酥?\"
\"猜的。\"程远笑道,其实是他前世记忆中母亲常买这种点心,想来同龄的林晓兰也会喜欢。
长途汽车缓缓驶出县城,林晓兰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渐渐远去,不自觉地抓紧了座位扶手。程远注意到她的紧张,故意讲起自己在广州的见闻,很快让她放松下来。
\"程远,你为什么懂这么多?\"林晓兰好奇地问,\"你去过那么多地方,懂得做生意,还懂服装设计...可你才比我大两岁啊。\"
程远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轻声道:\"也许我上辈子活过一次吧。\"
林晓兰只当他在开玩笑,轻轻捶了他一下:\"不说算了。\"
两人说说笑笑,五个小时的车程竟显得格外短暂。到达省城后,程远坚持先送林晓兰去医院报到,帮她安顿好宿舍才离开。
\"周末有空吗?\"临走时程远问,\"省城有家新开的西餐厅,听说很不错。\"
林晓兰咬了咬嘴唇:\"周六下午我休息...\"
\"那周六下午四点,我来接你。\"程远不容拒绝地说。
接下来的日子,程远频繁往返于县城和省城之间。一方面要管理服装厂的生产,一方面要开拓省城市场,同时还要\"顺便\"看望在林晓兰。
周六下午,程远如约来到省医院门口。他特意换上了自家工厂生产的深蓝色西装和白衬衫,整个人显得挺拔精神。
林晓兰走出医院大门,看到程远时明显愣了一下。她今天穿了一条碎花连衣裙,头发披散下来,比平时多了几分柔美。
\"你今天...很好看。\"程远由衷地赞叹。
林晓兰脸一红:\"你也是...我是说,这西装很合身。\"
两人来到省城最豪华的华侨饭店西餐厅,这里装修考究,水晶吊灯熠熠生辉,穿着白衬衫黑马甲的服务生彬彬有礼。林晓兰显然从未来过这种场合,显得有些拘谨。
\"别紧张,\"程远轻声说,\"就跟普通饭馆一样,只不过刀叉多了几把。\"
他体贴地为林晓兰拉开椅子,熟练地点了牛排、罗宋汤和沙拉。当服务员问要什么酒时,程远看向林晓兰:\"喝点红葡萄酒?\"
林晓兰小声说:\"我不会喝酒...\"
\"那就来杯果汁吧。\"程远微笑。
用餐过程中,程远细心地教林晓兰使用各种餐具,讲述西餐礼仪的小故事,逗得她频频发笑。渐渐地,林晓兰放松下来,开始分享自己在医院的见闻。
\"省医院设备真先进,好多仪器我们县医院见都没见过。\"林晓兰眼睛发亮,\"带教老师说,如果进修考核优秀,可能有机会留在省医院工作。\"
程远手中的刀叉顿了一下:\"你想留在省城?\"
\"我...\"林晓兰低下头,\"我也不知道。爸爸一个人在县城,我不放心。但省城的发展机会确实更好...\"
程远突然伸手握住她的手:\"如果你喜欢,就留下来。我可以把生意做到省城来,到时候...\"
话没说完,窗外突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瞬间倾泻而下。餐厅里的客人一阵骚动,有人惊呼忘记带伞。
\"看来我们要等雨小一点才能走了。\"程远无奈地说。
两人在餐厅坐了近两小时,雨势才稍减。程远向服务员买了一把伞,坚持送林晓兰回医院宿舍。
华侨饭店距离医院有十五分钟路程。雨中的省城街道行人稀少,程远撑着伞,林晓兰紧挨着他走,两人手臂不时相碰,又迅速分开。
\"伞往你那边一点,\"林晓兰轻声说,\"你右边肩膀都湿了。\"
程远笑了笑:\"没事,我身体好。\"
转过一个街角,突然一阵狂风吹来,程远下意识地搂住林晓兰的肩膀护住她。这个突如其来的亲密接触让两人都愣住了,但谁都没有挣脱。
\"快看,前面有家电影院!\"程远突然指着前方,试图缓解尴尬,\"正在放《少林寺》,听说很好看。\"
林晓兰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李连杰演的?护士班的姐妹们都说他好帅...\"
\"那我们下次来看?\"程远趁机提议。
林晓兰轻轻\"嗯\"了一声,声音几乎被雨声淹没,但程远听得一清二楚,心头涌起一阵喜悦。
送林晓兰到宿舍楼下,两人都有点依依不舍。
\"下周六...还见面吗?\"程远问。
林晓兰点点头:\"如果你不忙的话...\"
\"再忙也有时间。\"程远斩钉截铁地说。
目送林晓兰进入宿舍楼,程远才转身离开。雨已经小了,但他仍撑着伞,回味着刚才并肩而行的温暖。
回到旅馆,程远刚准备休息,房门却被敲响。开门一看,是服装厂在省城的销售代表小王,脸色慌张。
\"程厂长,不好了!商业局的人今天来商场,说我们的产品价格虚高,要调查我们的成本!\"
程远眉头一皱:\"哪个商业局?\"
\"县商业局,带头的姓王,听说是个副局长。\"
王德发!程远立刻想起这个人——县商业局副局长,前世记忆中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后来在九十年代初的反腐浪潮中落马。
\"他还说什么了?\"
小王压低声音:\"他说...说林厂长不懂规矩,需要\'指导指导\'...\"
程远冷笑一声。这是明摆着要收保护费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掌握权力的干部就是利用手中的审批和监督权,向民营企业伸手。
\"别慌,明天我回去会会这个王局长。\"程远拍拍小王的肩膀,\"我们的产品定价合理,质量过硬,不怕查。\"
小王走后,程远站在窗前,望着省城的万家灯火,陷入沉思。企业做大了,难免会引起各方势力的关注。王德发只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后面还会有更多麻烦。
\"看来得提前做些准备了...\"程远轻声自语,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开始记录什么。
雨后的省城夜空,几颗星星顽强地穿透云层,闪烁着微弱但坚定的光芒。
十月的清晨,程远正在服装厂办公室审核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桌上的电话突然刺耳地响起。
主角单身狗不是狗 重生1985:我的首富人生的小说在线阅读 新书《程远林晓兰》小说全集阅读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