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白保林:从油漆桶到文学笔,点亮平凡人生

华灯初上,他拖着疲惫的双腿,骑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缓缓驶向家的方向。到家后,便会拿起那部老旧的手机,开始写下大约500字的内容——每晚,他都雷打不动地坚持着。

这是他为自己定下的标准,二十多年来从未改变。从最初的零散练笔,到后来能够成段成篇地书写,再到创作短篇、中篇,直至长篇小说。终于,在2023年底,他完成了一部长达25万字的长篇小说《驼峰山下》。

他就是白保林,1979年9月30日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定仙墕镇英山村。在他3岁前,母亲便因病离世,家中缺衣少食,他的童年几乎没有什么欢乐可言。

1994年夏秋之交,15岁的白保林本应升入初中二年级,却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三年的农耕生活,将他磨炼成了一个灰头土脸的农民。1997年春种结束后,他毅然走出村庄,踏上了打工之路。

几经辗转,白保林来到了榆林,拜了一位既精通木工又擅长油漆的师父。那是一段异常艰苦的日子:衣服破了,没钱买新的;头发长了,只能任由它继续长;胶鞋破了,他就用细铁丝一次次穿起来继续穿;想家了,却连邮寄信件的费用都拿不出。他只能把对家的思念深埋在心底,诉诸笔端。

幸好,阅读和写作成为他学徒生涯中唯一的心灵慰藉。然而,好景不长,白保林又不得不扛起铺盖卷,在榆林城里四处漂泊,挨家挨户地询问是否有活计可做。有一次,当他拖着虚弱无力的身躯走出工地时,闻到了一股饭香。他鼓起勇气走进厨房,向厨师讨要一个馍。厨师快速地向院子里扫了一眼,然后急忙拿起一个馍递给他,低声说道:“赶紧走!小心被别人看见!”

几天后,白保林终于被一位掌柜雇佣去刮腻子。他为人诚实稳重、工作勤奋努力、干活细致认真,深受行内人的信任。虽然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但他丝毫不敢懈怠,每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无论多累,都始终努力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白保林终于还清了家里的债务,还攒下了一笔积蓄。2004年春,经过七八年的辛苦打拼,他在西沙寨城庄买下了两孔宅基地。同年夏天,经人介绍,他结识了深爱着他的妻子张宁梅。下半年,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05年春,夫妻俩开始筹划修建新房。工人不够时,白保林就亲自上手,经过漫长的努力,房子终于竣工了。

文学,一直是白保林心底深藏的梦想。常年在工地劳作的他,没有太多时间看书,只能站在高凳子上干活的同时,用“喜马拉雅”听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数十部经典作品,他都是通过免费收听的方式 “读” 完的,这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11月底,白保林以业余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加了榆阳区作家协会的培训活动,并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之后,他相继加入了榆阳区作家协会和榆林市作家协会,他的散文、诗歌、小说作品也陆续刊发在《陕北》《榆林日报》《榆林新青年》等刊物上。

2019年夏,榆林市文联主办的《陕北》杂志第三期 “阅读面” 栏目,隆重推出了白保林的小说、散文、创作谈,并在“卷首语”中着重介绍了他的生活现状、写作状态和精神意义。

白保林完成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佳作,更是以他自己为代表的一代人生活与生命旅程的回溯。改革开放的数十年来,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一路奋斗、拼搏,努力向前,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从未向困难低头,从未怀疑过自己,更从未怀疑过人间正道,即便饱经沧桑,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微笑。

2019年冬,在完成前期素材搜集、框架构思、人物关系表等整理工作后,白保林利用忙碌的工地生活间隙,着手创作。他一年四季穿梭在工地上,白天听着别人的小说,晚上则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两者相互补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时常会在干活时突然停下来,拿起手机,将脑海中刚闪过的思路记录下来,或者修改一下前一晚完成的部分。

晚上回到家,匆匆吃过饭,他就躺下来写作。有时困意来袭,手机不小心掉落,砸到眼睛、鼻子或脸上,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会猛地一激灵,睁开双眼,继续写作。很多时候,他实在太困了,手机还握在手里,人就已经睡着了,结果写好的文字被不知不觉地删掉了一行又一行。每当这时,他就会立刻爬起来,凭借记忆,将删掉的内容及时补全。

榆林读者图书超市的吕文经先生,以最低批发价帮白保林代购了一台800元的平板电脑。白保林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这台平板电脑,估计小说写完我的眼睛就废了。”

2022年7月,榆阳区作家协会换届,白保林当选为副秘书长。这不仅是榆阳区作协新一届主席团对他的人品和创作成果的认可,更是他文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23年1月,白保林完成了长篇小说《驼峰山下》24万字的初稿。《陕北》杂志选载了其中两章,小说刊出后反响热烈,白保林也被更多的作者和读者所熟知。2023年3月16日,《榆林日报》推出了纪实报道《油漆工绽放文学梦》;3月20日,白保林做客榆林广播电视台“美丽榆林”直播间;5月,榆林传媒中心短视频部为他采访制作了纪录片《工地作家》。

2023年全年,白保林利用工作间隙对初稿进行修改,最终定稿为25万字。2024年7月,白保林入选第二批榆林文艺 “青优” 人才。11月3日,长篇小说《驼峰山下》样书印出。榆阳区作家协会组织了“白保林长篇小说《驼峰山下》讨论会”,在会上,他讲述小说梗概、创作缘由和创作过程时,几度哽咽,泣不成声,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

2024年底,《陕北文学》增刊全文刊登了《驼峰山下》。2025年春,《驼峰山下》被推荐给陕西人民出版社。5月9日,白保林与陕西人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成为榆林第一个不用自费出版作品的作者。

白保林说:“我是一个客居城市的油漆工,整日尘土满面,在工地忙碌。然而,在沾满泥巴和油脂的工作服下,藏着一颗热爱文学的心。”这个看似瘦弱的男人,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着绥德汉的铮铮铁骨,也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挚爱梦想。

白保林的故事,代表着一大批从农村走出来的追梦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尽管历经艰难坎坷,但他们始终秉持着真诚善良的品质、踏实肯干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对于个人、家族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表率和启示作用。油漆工白保林,他的奋斗人生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