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举办家庭助廉正家风全国示范活动暨勤廉龙江好家风故事分享会 让勤廉家风浸润龙江大地

现场观众用心聆听。

全体讲述人和参演代表共同宣读勤廉家庭创建宣言。

情景剧《红色家风代代传》。

□文/本报记者 李晶琳 摄/梁长海

学原文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五月的龙江大地,夏木葱茏,微风和煦。拂面而过的不仅有清风暖意,更有一习习勤廉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5月15日国际家庭日,一场关于家风与信仰的心灵对话在大庆歌剧院启幕。由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妇联和大庆市委联合主办,大庆市纪委监委机关和市妇联共同承办的家庭助廉正家风全国示范活动暨勤廉龙江好家风故事分享会在此举行,通过情景表演、时空对话与深情讲述,展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家风故事,为900余名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触动心灵的精神洗礼,为勤廉龙江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红色基因与勤廉精神的跨代传承

总有一种精神,穿越岁月,在血脉中代代相传。

“奶奶常说,‘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的孙女陈晨与曾外孙吕承轩走上舞台,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家风讲述。12岁投身抗联的李敏,在零下40摄氏度的密营中,把最后一碗树皮汤让给伤员,自己却啃着冻草根,用行动诠释了“先群众后自己”的质朴初心。

情景剧《红色家风代代传》将观众带入大庆石油人的精神世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早已深深融入石油家庭的血脉之中,生动的表演展现了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三代铁人以廉立家、以忠报国、以情暖亲的家风传承。不同时代的英雄们为国家和人民拼搏奋斗的场景,让现场观众们热血沸腾。

家风是言传身教的标尺,更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父亲一件衬衫穿到破了都舍不得扔,他用‘三不原则’教导我们——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不收别人一丁点礼物,不给子女铺半步捷径。”“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的三儿子崔英滨的讲述,让大家感受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家庭,对忠诚、正义与奉献的坚守。

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感动中国”人物马旭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赠给家乡教育,自己却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木兰县委党校(县行政干部学校)教研室主任、马旭精神研究员刘艳艳,为大家讲述了马旭夫妇崇勤尚俭、向善向美的家风故事。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扎根基层,一心为民,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农民的儿子”。于海河的女儿于立雪在分享父亲的故事时几度哽咽:“父亲用生命践行了初心使命,他的勤廉家风将永远激励着我。”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讲述人和参演代表共同在舞台上许下勤廉家庭创建宣言,这铿锵有力的誓言,如同播撒在人们心中的勤廉种子,孕育着希望与力量。

从感动到行动的家风力量

良好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石。

李敏的孙女陈晨接受采访时,眼中依然泛着泪光,“奶奶用一生证明,廉洁不是一时的纪律约束,而是代代相传的忠诚底色。作为抗联后代,我有责任将红色家风传承下去,让‘清正廉洁’的火种照亮更多人。”

崔道植的“三不原则”涵养出生活中清廉节俭、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家风。崔道植之子崔英滨语气中充满了敬佩:“父亲用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家的底色,是父亲心中那永不熄灭的灯火,是母亲缝补衣服时穿针引线的身影,是我们兄弟面对旗帜时紧握的右拳。”

舞台上的故事在延续,舞台下的思考在生长。

大庆市委管理的干部及其配偶,市直机关、企业党员干部代表,各类优秀典型家庭代表,基层党员干部职工及家属代表在分享会现场用心聆听。

大庆市直机关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凤玉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党员干部的心声:“这些感人的家风故事让我心里充满敬意,受益良多,家庭成员的互相影响和监督,对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以身作则,管好家人;作为市直机关工委的负责人,要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廉洁文化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心中生根发芽。”

肇州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尹峰的妻子王玉婷表达了做好“廉内助”的决心:“以前总觉得做好贤内助就可以了,通过今天的学习则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柴米油盐里守住‘廉关’,在嘘寒问暖中常敲‘廉钟’,才是对家人最深的爱。我会和家人一起传承好家风,建设勤廉家庭。”

从“感动”到“行动”的转变,正是家风故事最动人的力量,让家庭成为抵御腐败的第一道防线。

协同合力推进勤廉家庭创建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省委印发关于加快勤廉龙江建设意见,把勤廉家庭创建纳入勤廉龙江建设整体布局,有效传导责任压力,进一步提升家风建设成效。

勤廉家庭创建进程中,我省健全联席会议机制,整合盘活廉洁文化资源,建立“一地一品”多层级、分类别宣传教育阵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构建党委领导、纪委统筹,宣传、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单位联动的落实体系,形成全省上下一体推进格局。

今年4月,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妇联联合印发《黑龙江省创建勤廉家庭“四个一”活动方案》,通过宣传一批典型事迹、举办一次故事巡讲、征集一批文化作品、打造一批家风教育基地,打出勤廉家庭建设“组合拳”。本次“勤廉龙江好家风故事分享会”就是我省开展勤廉家庭创建活动的具体举措之一。

“这不仅是一场分享会,更是一次关于‘家国天下’的精神启蒙,是勤廉龙江建设成果的生动展现。”本次活动的主持人、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晨如此评价。她认为,分享会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必须树立良好家风,过好亲情关。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波用“联”字经与“家”字诀,阐释了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深刻内涵:“省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做好‘家’字文章,通过挖掘传统家风、红色家风、新时代家风中的感人故事,以多种形式展现忠诚、担当、崇德、向善、勤廉、坚守的家风内涵,彰显新时代家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勤廉风尚的强大力量。”

家庭是廉洁从政的“防火墙”,更是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的重要防线。省纪委监委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扎实抓好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家风建设融入办案、治理、监督、教育完整闭环,用好查办案件“活教材”,撰写警示教育材料,拍摄家风不正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专题片,并在省廉政教育基地设置“家风不正”警示教育专区,分层分岗开展警示教育。同时,通过举办廉政警示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座谈交流谈体会讲感受说心得等方式,深入开展“家庭助廉”活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教育引导干部和家属涵养良好家风,共筑廉洁防线。

勤廉龙江好家风的好故事仍在继续。“勤廉龙江好家风宣讲团”将在全省各市(地)巡讲,覆盖各市(地)管单位“一把手”及其配偶。全省上下还将持续丰富拓展家风教育资源,让勤廉家风故事走进更多党员干部和家庭,推动廉洁文化融入家庭、浸润社会,助力加快勤廉龙江建设,让清风正气洒满龙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