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李丹,一名在教育沃土上深耕三十余载的“实干派”教育者,现任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校长。他怀揣对教育的赤诚,在苏州多所中学的教学与管理岗位上步步深耕,既见证过江南教育的温润底蕴,更深谙优质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深远意义。去年,带秉承苏州中学 “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的初心,他跨越两千多公里,接过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的接力棒,用脚步丈量海南自贸港教育的新可能,以实干诠释一位教育者对 “培育面向未来的人”的不渝追求。

李丹(最后排者)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记者 刘琪成 摄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壮阔画卷中,教育是托举未来的基石。这份蓬勃动能里,有一抹来自太湖之畔的教育力量格外亮眼——去年1月,三亚与苏州合作办学,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正式落地,承载起苏琼协作共筑优质教育的希望。
作为校长,1972年出生的李丹带领团队从江南水乡来到天涯海角,把“苏式教育”的精细与温度,化作播种在南海之滨的教育种子。如今,这所年轻学校正以蓬勃之姿开拓创新,扎根生长为三亚教育领域的鲜活力量,为海南自贸港教育事业种出“新绿洲”。
【苏琼携手】
双向奔赴的教育共鸣
近年来,三亚积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让更多孩子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苏州中学首个跨省办学的探索,该校首次派出副校长常驻三亚,全程参与筹建。肩负重任的李丹来到三亚,为了让新学校尽快步入正轨,他多次两地奔波,每次行程都是对办学难题的攻克,承载着对学校未来的期望。
李丹介绍,为了让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在筹建期平稳起步,苏州中学首次尝试“校中校”模式——在三亚市实验中学内划出独立教学区域,从管理制度到文化布置均复刻苏州中学学风,让“苏式教育”在借址阶段便有了具象载体;资源投入上,苏州中学将委托办学经费专项用于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为让三亚学子触摸更广阔的世界,首次组织学生成建制赴苏州研学,走进本部课堂、探访文化地标,让“纸上的苏琼协作”变成“脚下的成长足迹”……这些是苏州中学以教育为桥,助力自贸港发展的郑重承诺,更是对三亚“倾囊相授、全程护航”的生动注脚。
苏琼携手,山海相牵。“他们不只是等着我们提需求,还会急我们所急,想我们所想。”来到三亚工作后,当地政府“捧着真心为民办事”的热忱,让李丹和团队倍感振奋。他明白:苏琼教育协作的密码,不仅在于理念的融合,更在于这种“你为教育而来,我为你铺好路”的双向奔赴——三亚用诚意筑牢了办学的基石,而他们能做的,便是用优质教育回报这份信任。
一年多来,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的轮廓逐渐清晰——去年9月2日,开学典礼迈出办学第一步;今年4月10日,新校区建设开工仪式举行,苏琼教育协作的蓝图正化为实景。
【深耕细作】
让苏式教育扎根琼岛
从师资调配到课程设置,从教师培养到学术赋能,从校园建设到学生管理,李丹与团队摸索出一套“嫁接良方”,以千年文脉铸魂,以多元课程育新,让担当精神与时代素养在学子成长中深度融合。
文化传承上,借址办学期间,苏州中学首任校长汪懋祖1929年制定的《苏中学生修养标准》便上墙入堂。通过校史讲座、四说“勇”字等活动,让苏州中学历史文化融入日常。“文化是根,要让学生在苏中精神里汲取成长力量。”李丹说。
教师培养以“三维聚力”模式,锻造既懂苏式教育精髓、又扎根三亚本土的教师队伍。2024年5月首批三亚教师赴苏跟岗一个半月,8月苏州中学9人团队南下培训,6位三亚教师再赴苏跟岗一年。课程体系兼顾根基与创新:数学、英语用苏州教材拓视野,心理课由苏州老师线上授课;数学分级教学适配不同层次,10门选修课3人即可成班,涵盖传统文化与科创。学校还在筹划科技、国防教育等特色课程,呼应自贸港建设需求。“老师负责,教法新颖,孩子成绩提升,劲头更足了。”创办至今,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已收获许多家长认可。
展望未来,李丹心中规划着蓝图——他期待看到学生在多元课程的滋养下,既能夯实知识基础,又能保持活泼灵动的天性,在文化浸润与实践探索中全面发展。他盼望通过持续的课程创新与教育实践,为自贸港培育出一批批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让苏州中学附属三亚学校成为苏琼教育协作的亮丽名片,为三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编辑:赵世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