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记者 武鹏 王素英 通讯员 王珺 赵姝姝
我省全面铺开新一轮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
深挖群众需求 推动领办项目走深做实

为扎实做好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日前,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纪检干部和崔岗村书记在向村民了解情况。通讯员 赵明 摄
“俺家这么多年一直用瓶装液化气,如今年纪大了,搬罐换气很麻烦。管道天然气很快就要通到家家户户,我现在是等着盼着那一天!”68岁的潘秀英老人满怀期待地说。
在淮南市谢家集区望峰岗镇舜峰社区,安装管道天然气是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将此作为今年的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全力推动问题解决。
把群众“关键小事”作为书记的“头等大事”,用心用情办实办好。去年7月以来,省委社会工作部在全国首创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以项目化实施、清单化管理方式,示范带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2025年,新一轮领办工作已全面铺开,19718个项目在全省“遍地开花”。
书记领办听民声
靶向选题汇民意
淮南市谢家集区舜峰社区矿北二村是一个自然村,188户居民中以老年人为主。因建设初期规划限制及管线布局复杂,多年来居民依赖瓶装液化气烧水烧菜,不仅成本高、不便使用,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书记怎么领办?先听群众意见。“我们通过精准摸排,逐户走访调研和现场踏勘,找准了历史规划冲突、居民安装意愿不一、资金分摊、施工扰民和特殊户型适配等五类关键问题。此后,针对有疑虑的住户进行一对一沟通,最终71%的住户同意安装。”舜峰社区党总支书记章广勉表示,社区先后对接住建部门、燃气企业等单位10余次,先后5次召开专题协调会,为项目推进奠定基础。
目前,安徽中石油昆仑淮矿燃气有限公司已进场施工,完成入户打孔和楼宇支线铺设,主送气管跨路施工有序进行,预计8月底就将实现通气,届时将惠及134户居民,彻底解决居民用气难题。“通气”在即,大家难掩喜悦之情,自发为社区送上锦旗致谢。
基于老城区高层建筑密布、老旧小区交织等特点,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党委通过“群众点单、党委议单、书记领单”,经征集初选、会商研判、审议票决等程序,将“织密消防安全网,助力平安‘家’速度”项目作为年度镇级民生实事。
当地将全镇53个居民小区划分为65个网格,今年以来,发动镇联系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和居住地党员“进网入格”开展集中排查,已发现隐患386个,整改370个。同时,针对独居老人等困难人群,当地全面摸清底数,建立“一对一”包保清单,依托“网格化”服务模式,定期上门检查和“面对面”宣传指导,为74户居民免费安装烟感报警器,今年上半年成功预警一起火灾。
“乡里把我们老人的事儿放在心坎上,缴医保不用自己跑,家里装了监控儿女也放心,还有热闹的活动能参加,这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永福村81岁的村民吴六叶说。
大演乡80岁以上农村老人占比高,老人医疗保障、安全保障、精神陪伴等方面的难题,成了群众常念叨的“心头事”。2025年3月,乡党委书记领办“颐暖桑榆助老服务”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80840元,为226名80岁以上老人代缴医保,并为28位孤寡独居老人安装监控设备,做好防护。
“多元共治”聚民心
联动破题解民忧
“自从商圈里有了‘巷导’,再棘手的纠纷都能找到人管,‘巷导’们熟悉商户和住户之间容易产生的矛盾,懂得人情、也讲得清法理,是我们经营路上的贴心人。”在合肥市四牌楼商圈经营餐饮店的王老板感慨。
“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人。我们挖掘辖区人熟、地熟、事熟、理熟的党员、志愿者和商户,组建‘巷导’队伍,推动基层治理从社区向商圈延伸,实现纠纷分层化解、服务精准对接。截至目前,我们已累计招募‘巷导’56名,物业领域投诉信访从每月40余件下降到现在的每月个位数。”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党工委书记丁华斌介绍。
作为合肥中心城区,庐阳区拥有四牌楼、城隍庙等商圈(街区)近10处,商圈内街巷交错、商住混合,各类主体诉求多元、矛盾类型复杂。2025年,庐阳区委书记领办“推广‘巷导计划’经验做法,破解商圈治理难题”项目,将“党委领导、街坊引导、多元劝导、法治规导”的治理经验向全区其他商圈推广,目前已在新六中、财富广场等6处商圈有序实施。
超大社区面临治理难度大、资源配置欠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居民和基层反映强烈。2025年4月以来,合肥市全面调研梳理全市36个超大社区治理情况,研究制定合肥市超大社区治理效能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6年),计划通过两年时间,递进式提升超大社区安全、环境、秩序、服务、文化等核心品质,推动全市超大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在滁州市全椒县襄河镇江海社区,一间挂着“百川调解室”牌匾的小屋,每到周五便成了社区最热闹的地方,不少人围坐在一起,热议邻里大事小情。
百川调解室以“百川汇流”的治理智慧,将社区工作者、法律专家、乡贤志愿者等力量拧成“共治纽带”,让法律专业力量与群众工作方法深度融合,打造出“周五有解”特色调解品牌,并作为社区书记领办项目,今年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化解成功率高达98.6%,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暖心枢纽”。
“起初叫‘百川’,就是想让调解像河水汇流,容得下百家事、解得开百般结。”江海社区党委书记谢祖华说,百川调解室汇聚共治力量,以“一周一约”的坚守,将“为民办实事”的初心,融入一次次耐心的倾听和一件件难题的化解之中,用“法理交融”的智慧打开心门,以“春风化雨”的耐心化解心结,让法治精神在家长里短中传递,使矛盾纠纷在情理共鸣中消融,从而汇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
新一轮领办项目启动
交给群众“满意清单”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源头活水。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围绕岗位扩容提质,健全覆盖城乡的‘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打造集岗位、信息、技能于一体的服务网络,让群众就近上岗、稳岗增收、安心消费。”亳州市委书记、市长秦凤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亳州市针对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与基层服务能力薄弱问题,2025年4月,市委书记领办“就业在身边”品牌项目,通过“三公里”就业圈平台、新建驿站等线上线下联动、强化政策宣传引就业、高效匹配供需稳就业、精准兜底帮扶保就业、技能提升促就业等综合举措,有效链接求职者与需求单位,通过各类招聘活动,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61万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找工作不用东奔西走,家门口应有尽有”成为群众共识。
“我母亲办残疾证,原以为要跑好几家单位,没想到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几天就办好,连病历都帮忙整理,社区真是太好了!”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街道中岗社区居民李寿祥称赞道。
李寿祥九旬高龄的母亲半身不遂,一直想办理二级残疾证。社区工作者朱学莲了解情况后,主动协调残联、医疗机构上门办证,从材料填报到部门对接全程代办,让老人足不出户领到了残疾证和补贴。
为提高社区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马鞍山市委书记领办推广“全科社工”模式,指导社区整合分散窗口为两个综合服务窗口,让80%的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全科窗口即办事项当场办结率提升至90%,承诺事项时限压缩40%,群众办事跑腿次数从2次至3次减少到1次。社工们深入网格开展帮办代办,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服务。
据了解,为持续发挥头雁作用,破解基层难题,省委社会工作部推动四级党组织书记领办2025年新一轮项目19718个,其中民生服务类项目8117个、占比41.1%,民声呼应类2230个、占比11.3%,小区治理类1331个、占比6%。
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深做实四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通过强化统筹督导、整合资源力量、组织群众全过程参与,引导四级书记深挖群众需求、探寻问题症结,推动领办治理项目往深里走、往实里做,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安危冷暖上,一步接着一步往前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服务的“满意清单”。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8月27日)
编辑 杜 瑶
责编 张明星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点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