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昆明拓东体育场开启了一场长达一年的全面提升改造,拓东体育场内外的两个400米环形标准跑道同时关闭。昆明市主城区二环内对公众开放的标准田径场地本身就少,去年底,昆明市体育场也开始了升级改造。很多跑团和有跑步需求的群众一时间不知道,除了去翠湖、小区步道、草海绿道等开放场所,哪里还有封闭、安全、标准的运动场所进行跑步锻炼?
根据云南省体育局的公开数据,2023年12月31日,我省有田径场地6710个,其中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1408个。就普通昆明市民来说,在市区能自由进出的田径场寥寥可数,更多的田径运动场在大学和中小学里,出于校园管理、安全等原因,这些场所将普通市民拒之门外。
一边是仅有的几块运动场关门改造,一边是学校的运动场重门深锁。近期,新华社《瞭望》周刊指出,现在很多校园采取不同程度的封闭管理,人为阻断校外人员自由出入,百姓对这种懒政行为反映强烈。
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学和中小学的运动场所向公众有序、适度开放,背后有几方面的考量。首先,大多数的大学、中小学享受财政拨款,这些资金是全民对教育事业的托举。学校的运动场所是公共资源,这些资源在非教学时段很多处于闲置状态。校园运动场所向公众开放,能有效缓解公共健身资源的紧张状况,提高公众资源使用效率。其次,大学和中小学作为教学、科研机构,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搞科研。特别是大学,更应对外保持开放的姿态,主动与社会对接互联。最后,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不能简单地把大门“一关了之”,而是要平衡安全和开放、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这考验着政府、学校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事实上,向公众公开详细的开放时间表、完善前置预约流程、设置监控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巡查等都是成熟有效的管理方法。
昆明是一座公众体育锻炼氛围很浓的城市。相关部门在大力建设公园、绿道等非正式体育空间的同时,推动现有校园运动场所向公众开放,是切实方便群众健身的便民措施,也是助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之举。
开屏新闻评论员 邱滨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