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眼睛”上岗 提升治沙精准监测水平

【来源: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_全旗要闻】

连日来,巴丹吉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工作人员与中国科学研究院西北环境生态资源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在巴丹吉林沙漠区域完成气象站与集沙仪的安装布设,为治沙工作装上“智慧眼睛” 。

在2025年“三北”六期工程区内,骄阳似火,大地滚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搬运着气象站的部件,专注地调试着集沙仪的参数。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坚定,尽管酷热难耐,大家依然全神贯注,齐心协力将气象站和集沙仪安装完成,为沙漠治理添砖加瓦。

巴丹吉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副站长 石福年说:“2025年,气象观测场全旗总共要建8个,这8个分别都在2025年‘三北’六期的各个项目区内。”

中国科学研究院西北环境生态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 郭晓燕说:“它主要是监测这个地区的风沙的情况,然后看一下‘三北’六期治理前后,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具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治理的成效具体是怎么样的。”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李森说:“这个集沙仪分为了五层,从30厘米到160厘米,我们收集到盒子里的沙子,带回实验室。进行它的一个粒度的分析,再就是基于集沙的重量计算它后边儿的风速廓线,主要是跟我们‘三北’工程区的草方格里边儿同步安装集沙仪,对比‘三北’工程区的防沙效应。”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长期以来,风沙治理是守护当地生态、保障周边环境稳定的重要任务。从人拉肩扛治沙,到如今借科技之力精准监测、科学施策,巴丹吉林沙漠的治沙实践不断进阶。气象站与集沙仪的“上岗”,是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生动缩影,也将助力巴丹吉林沙漠治沙成效再上新台阶,守护好阿拉善右旗的生态屏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